发新话题
打印

原本可以成为的人vs生活将我们变成的人

原本可以成为的人vs生活将我们变成的人

说起这个话题要提到几部小说。

一,最爱看的小说之一,《简 爱》里的罗切斯特
罗奇斯特先生对简说过,原本我可以成为更美好的人,和你一样善良……

二,最喜欢的男主杨过他妈,隶属《射雕》的悲情女配穆念慈
从迷恋杨康的俊逸潇洒,到知道他的身世与真性情,最后目睹他的死有余辜,为他哭为他笑为他生孩子。
也许一切都不难,难的是她没抱怨不后悔。

三,《神雕》,我最爱的武侠小说。
我常常在看杨过的情节时,想象穆念慈的影子,或者假如她知道自己的儿子的这些事情会怎样
(她甚至善良的丝毫没有责怪郭靖夫妇,其实这对一个爱到深处的女人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四,《红楼梦》
很多人说女人看红楼很有好处,
十二钗里找个自己喜欢的就可以当偶像提升自己。变得像她们,变得讨自己喜欢。
而且我是把《神雕》摆到《红楼梦》的高度在看,我承认。

我一直是不喜欢穆念慈的,觉得她太没原则,会把那样一个为了富贵泯灭掉人性的男人爱到极致。
后来渐渐的,渐渐的,生活让我知道,如果喜欢一个人真的不该要求很多,
他再坏,并没有真切伤害到他们的感情。
包括亲情,友情,也有爱情,我们对对方,也许不该要求过多,
打着爱和关心的名义去索取,要求,不再是我的想法。
所以,就这样吧。

后来的版本把杨康写得比较善良,
不知道是不是改编编剧对穆念慈同情的原因。

TOP

昨天的手机报,
有些人总是面临太多选择,
而有些人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

TOP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yanyan 于 2008-11-4 19:29 发表
其实。。。不知道要讨论什么。。。说句题外话,我最喜欢和,就一般般了。四大名著我喜欢和
我也最喜欢神雕。
里面那些女孩子们呐。

TOP

引用:
原帖由 渡船头敏敏 于 2008-11-4 20:54 发表
总是被人教育,要做该做的事,不要任性。
可是为什么该做的事和想做的事总是不一致呢
活着的过程,是不是就是不断泯灭自我不断对生活妥协退让的过程? ...
一直以来很多人大概都有个疑问,
想成为的人,
比如学习红楼那些女子(或者模仿的是周围的人,父母老师一类)
可是在学习中,模仿中都会突然醒悟,
学的像了自己想成为的人,
还是自己吗?

其实,大概成为自己能够喜欢的人,就很好了吧。
(恐怕也不容易的事)

至于妥协退让泯灭,
只能说在学习中矫正吧,
毕竟人多数时候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
在挫折中反思,重新选择,
也是生活给我们的机会。
这种程度上说,
可以重新选择是很幸福的。

TOP

穆念慈是一种纯粹。
其实生活中未必没有这样的人
只是有时候环境会影响和左右人本身的想法。
当然,
也不排除某些“好心人”的劝阻。

试想下,
如果穆念慈生活在现代,
父母健在,朋友环绕的情况,
谁会支持她选择书中的命运呢。

TOP

我的意思是那种刻意的,人为的。
并不是顺其自然会成为的自己。

TOP

引用:
原帖由 渡船头敏敏 于 2008-11-5 19:35 发表

是啊是啊···
有时候觉得,很多时候都不是在为了自己活着。所以呢,就应该做该做的事情,至于自己愿不愿意,是不该被考虑的。
这是最近被灌输的理论。

幸福是自由,还是牵绊?——这个问题好像有点儿偏题。不过,我老是在想。
...
也不是。
其实别人的眼光就是别人的眼光。
就像那句话,值得你为他掉泪的人,并不会让你掉泪。

所以,值得你重视观点的人,不会左右你的观点。

TOP

其实,活着就是无限的希望。
也许活着本身就该感恩。

TOP

人都是说得到,难做到吧。
像飞鸟说,缺少那个顿悟的契机。
真到了那一刻,
我想应该也不难。

——所以生活里那些不顺和挫折,
也不全然没好处。

TOP

引用:
原帖由 今月光光 于 2008-11-9 14:28 发表
曾经在天涯看一张帖子提到最旧版本的穆念慈与现在大家知道的并不一样
大意好像是说原文有两个角色 后来把两个角色变成了穆念慈一个角色
不知道被删去的角色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
同好奇。
至于要求与不要求,
其实2个人的感情最重要看两个人,
怎么舒服,怎样适合才好只有自己才知道。

TOP

发新话题